入秋后的诗滢轩,空气中多了几分飒爽凉意,日光透过雕花窗棂,在屋内的青砖地上洒下斑驳光影。沐荷坐在案前,正仔细整理着从旧箱子里翻出的古籍,指尖拂过一本封面泛黄、边角微卷的《易经详解》,封面上的字迹虽已有些模糊不清,却透着岁月沉淀的韵味,似在默默诉说着往昔故事。
“临风,你瞧。”沐荷轻轻翻开古籍,纸张发出细微的“簌簌”声,像是在唤醒沉睡的记忆,“这是老秀才从西湖旧宅寻来的,据说里面藏着璞玉的批注,或许能为我们解开那些旧物的秘密提供线索。”
临风放下手中正擦拭的古墨,快步走到沐荷身旁,目光落在翻开的书页上,只见卦象图旁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,有些字迹被水渍晕染,变得模糊难辨,却也为这本古籍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。“这卦象是解卦,坎下震上。”临风指着卦象图,神情专注,“坎为雨水,震为雷,雷雨兴起,百果草木从土地中‘舒解’而出,象征着‘舒解险难’。看来,这其中大有深意。”
沐荷微微点头,手指轻轻划过那些批注,陷入沉思:“璞玉在此处批注‘心动起卦,以数推运,见微知著,方得易理’,难道说,我们与旧物之间的感应,就如同解卦一般,是在解开命运交织的密码?”
正说着,窗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铃铛声,一辆骡车缓缓停在诗滢轩门口。赶车的是陈驼子,他从车上抱下一个沉甸甸的木箱,笑着说道:“从南边收来的,听老板说箱子夹层里有不少老物件,我想着你们兴许感兴趣,就送来了。”
沐荷与临风连忙上前,打开木箱,里面铺着一层陈旧的蓝布,蓝布上放着几本书籍、几件旧物,还有一幅被油纸仔细包裹着的画卷。沐荷轻轻拿起画卷,展开的瞬间,一幅西湖美景跃然纸上:断桥边,垂柳依依,桃花灼灼,一位身着青衫的男子与一位身着蓝裙的女子并肩而立,女子手中拿着一把绘有梅花的油纸伞,男子面带微笑,深情凝视着女子,画面温馨而美好。画的右下角,题着一行娟秀的小字:“梅香共墨,西湖梦影”,落款正是“璞玉”。
“这画……”沐荷的声音微微颤抖,“与碧玉手札里描绘的场景竟如此相似,难道这就是他们当年在西湖的回忆?”
临风仔细端详着画卷,若有所思:“或许,这便是解卦中的‘见微知著’。这幅画是一个线索,它或许能引领我们解开更多关于他们的秘密。”
说着,临风从木箱里取出一块墨玉,墨玉呈梅花形状,花瓣纹理细腻,栩栩如生,与诗滢轩中珍藏的诸多旧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“不如,我们以这墨玉为媒介,用易经解卦之法,探寻旧物背后的秘密。”临风提议道。
沐荷深吸一口气,点头表示赞同。她按照古籍中记载的解卦方法,以墨玉的重量、形状、纹理确定数字,再依据先天八卦数理推出卦象。她的手指在纸上轻轻移动,写下本卦、互卦、变卦,每一笔都饱含着对未知答案的期待与忐忑。
“本卦为泽火革,离火在上,兑泽在下。”沐荷望着卦象,眉头微皱,认真分析道,“离为火,象征光明、热情;兑为泽,代表润泽、喜悦。火在泽上,似有变革之象,或许意味着我们即将迎来一些重大的改变。”
临风接过话茬:“互卦见天风姤,乾为天,巽为风。乾刚健,巽柔顺,上下相遇,恐有变数。这变数,也许与我们寻找旧物的过程有关。”他的手指点在变卦上,继续说道,“变卦成雷火丰,震雷在上,离火在下,震为动,离为明,似暗示我们积极行动,方能收获光明的结果。”
两人正深入探讨卦象之时,老秀才匆匆赶来,手中拿着一封信。“刚收到的,说是从一位旧书商那里辗转而来,信上提到了与你们寻找的旧物相关的线索。”老秀才气喘吁吁地说道。
沐荷连忙接过信,展开信纸,只见上面写道:“欲寻旧物,可往西湖畔的‘墨香阁’。阁中藏有一本《湖上吟笺注》,内有解开秘密的关键。”
“墨香阁?”沐荷与临风对视一眼,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与兴奋。“看来,这是解卦的指引,我们即刻动身前往西湖。”临风果断地说道。
再次踏上西湖的土地,已是丹桂飘香的时节。湖面波光粼粼,远处的雷峰塔在薄雾中若隐若现,宛如一幅水墨画卷。沐荷与临风按照信中的提示,在西湖畔的一条幽静小巷中找到了“墨香阁”。
墨香阁是一座古朴典雅的楼阁,阁门半掩,门上挂着一把陈旧的铜锁,锁孔里插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,仿佛在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。临风轻轻推开门,门轴发出“吱呀”的声响,打破了小巷的宁静。
阁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,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,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歌赋,应有尽有。沐荷与临风在阁中仔细寻找,终于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那本《湖上吟笺注》。
沐荷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,书中的文字工整秀丽,每一页都有详细的笺注,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璞玉诗词的深刻理解与解读。在书的最后几页,他们发现了几幅手绘的插图,画中描绘的正是璞玉与碧玉在西湖的生活场景:他们在画舫中对饮赋诗,在断桥边漫步赏景,在梅树下相拥而泣……每一幅画都栩栩如生,仿佛将他们带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。
“你看这里。”沐荷指着一幅插图,激动地说道,“这幅画中的梅树,与我们在诗滢轩种的那株竟如此相似,难道这是巧合?”
临风仔细端详着插图,发现梅树旁的一块石头上刻着一行小字:“梅开时节,等君归来。”他的心中一动,仿佛明白了什么:“或许,璞玉与碧玉之间有着特殊的约定,他们以梅为信,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重逢。”
为了进一步探寻真相,沐荷与临风决定再次运用易经解卦之法。他们以《湖上吟笺注》为媒介,按照解卦的步骤,推出了新的卦象。
“本卦为地水师,坤地在上,坎水在下。”沐荷望着卦象,陷入沉思,“坤为地,代表柔顺、承载;坎为水,象征险阻、困境。地中有水,似有民众受困之象,需要有人挺身而出,引领大家走出困境。”
临风接着分析:“互卦见地雷复,震雷在下,坤地在上。震为动,坤为顺,动而顺,意味着在困境中要积极行动,顺应时势,方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”他的目光落在变卦上,“变卦成地泽临,坤地在上,兑泽在下,兑为悦,临为监临,预示着经过努力,最终能够迎来喜悦的结局,获得成功。”
根据卦象的指引,沐荷与临风在墨香阁的夹层中找到了一个精致的木盒。木盒上雕刻着精美的梅花图案,与墨玉上的梅花纹路如出一辙。沐荷轻轻打开木盒,里面放着一本泛黄的手札、一枚玉佩和一缕青丝。
沐荷拿起手札,翻开第一页,上面写着:“吾与玉相知相爱,却因战乱离散。此去不知归期,唯以梅花为念,盼有朝一日能再续前缘。若有缘人得此手札,望能助吾寻得玉之踪迹。”落款是“璞”。
“这是璞玉的手札!”沐荷激动地说道,泪水在眼眶中打转。她继续翻阅手札,里面详细记录了璞玉与碧玉相识、相知、相爱的过程,以及他们在战乱中被迫分离的痛苦与无奈。
临风拿起玉佩,玉佩上刻着“碧玉”二字,质地温润,散发着淡淡的光泽。他将玉佩递给沐荷,说道:“这枚玉佩,或许是碧玉的贴身之物,他们二人果然情深意重。”
沐荷接过玉佩,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字迹,仿佛感受到了碧玉当年的思念与牵挂。她又拿起那缕青丝,心中一阵酸涩:“这缕青丝,想必是碧玉所留,他们以发为信,寄托着彼此的相思之情。”
离开墨香阁时,夕阳的余晖洒在西湖上,湖面被染成了一片金黄。沐荷与临风站在湖边,望着眼前的美景,心中感慨万千。他们终于解开了璞玉与碧玉的秘密,也明白了爱情的伟大与坚贞。
“我们将这些旧物带回诗滢轩吧,让它们成为这段美好爱情的见证。”沐荷说道。
临风点头表示赞同:“好,我们还要将这段故事整理成册,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爱情,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牵挂与深情。”
在返回诗滢轩的路上,沐荷的脑海中始终浮现着解卦的过程和那些珍贵的旧物。她深知,易经解卦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智慧,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,让他们能够穿越时空,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秘密。而这些旧物,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,串联起了璞玉与碧玉的爱情故事,也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。
回到诗滢轩后,沐荷与临风将旧物小心翼翼地放置在案头,开始整理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。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这份跨越时空的爱情在世间流传,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美好回忆。
窗外,月光如水,洒在诗滢轩的庭院中,梅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动人的爱情传说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