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章 藏在蜡笔画里的家(1 / 1)

清晨的第一缕微光穿透薄雾,精准地投射在门缝的阴影里,那把冰冷的金属钥匙瞬间被镀上了一层浅金。

林深就那么站着,高大的身影几乎将整个门口笼罩,目光却被那把小小的钥匙和压在它下面的蜡笔画牢牢锁住。

画上是四个歪歪扭扭的小人,手牵着手,阳光是明亮的黄色,草地是稚嫩的绿色。

他一眼就认出了自己,因为那个被标注为“叔叔”的人影,被特意画得比旁边的“爸爸”还要高大挺拔,像一棵守护着三棵小树的大树。

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门牌号旁边那块被岁月磨得模糊的区域,那里曾经也有过小满的涂鸦,被他擦掉,又被她画上,循环往复。

良久,他俯身,小心翼翼地捏起那把钥匙,它的温度仿佛还带着昨夜孩子手心的余温。

他没有用它开门,而是将其视若珍宝般,轻轻放进了风衣最贴近胸口的内袋。

上班的路上,车流如织,城市的喧嚣隔着车窗变得模糊。

林深没有打开电台,而是点开了手机邮箱里那封孤零零的匿名邮件。

他按下了播放键,那首熟悉的《糖》再次在车厢内流淌。

然而这一次,他快进到了结尾。

当那段新增的、未经任何修饰的童声清唱响起时,每一个音符都像一根柔软而坚韧的细线,精准地找到了他体内那些即将崩断的情绪纤维,一针一针,温柔又固执地将它们重新缝合。

“你是我的糖,甜到心发慌……”

他闭上眼,靠在座椅上。

那个已经编辑好、只差点击发送的离职申请界面,在屏幕上静静亮着。

他没有删掉它,只是拿起日程本,在今天的待办事项下,用一种近乎宣誓的笔触,用力写下了一行字:“先陪她唱完《明天会更好》。”

同一时间,市中心最好的幼儿园里,美术课的气氛正热烈。

李老师给出的题目是“画出你最想一起吃饭的人”。

孩子们叽叽喳喳,画纸上很快出现了爸爸、妈妈、爷爷、奶奶,甚至还有家里的宠物狗。

唯有苏小满,她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,用一支鲜红的蜡笔,极其认真地在画纸中央画了一个圆桌,桌子中间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汤锅。

然后,她在桌子周围,画了四把空着的椅子。

她把画递给李老师时,声音小得像蚊子哼:“老师,四把椅子,缺一把都不暖。”

李老师心头猛地一震。

这句话不像一个五岁孩子能说出的,却又充满了孩子最直白的逻辑。

她不动声色地收下画,回到办公室后,立刻翻出了苏小満的个人成长记录本。

果然,这已经是第三次了。

上周的手工课,她用橡皮泥捏了四个手拉手的小人;上上周的故事分享会,她讲的白雪公主,最后是被七个小矮人和王子、还有一位路过的“好心叔叔”一起救醒的。

“四”这个数字,像一个执念,反复出现在孩子的世界里。

李老师的眉头拧了起来,她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孩子的幻想,更是一种深切的渴望。

她不再犹豫,以学校即将举办“亲子音乐节”,需要家长提前参与班级节目筹备为由,分别拨通了苏启明和陈婉的电话,客气而坚定地邀请他们务必在下周同时到校参加活动。

接到电话的苏启明,在工地嘈杂的背景音里沉默了许久。

电话那头李老师温和的声音反复强调着“集体活动”和“孩子的期待”,每一个字都像一颗小石子,投进他早已波澜不惊的心湖。

挂断电话,他第一次提前下了班。

回到那个空荡冰冷的家,他从书房最底层的柜子里,翻出了一个积满灰尘的旧相册。

一页一页翻过,他的指尖停在了一张已经微微泛黄的照片上。

那是三年前在公园的湖上,他、陈婉,还有坐在中间的小满,一家三口在划船。

照片里的小满穿着粉色的公主裙,笑得眼睛弯成了两道月牙,是他记忆里最快乐的模样。

然而这一次,他的目光却被照片右下角的边缘吸引了。

那里,几乎被岸边的树影完全吞没的地方,一个年轻的背影正蹲在地上,低着头,耐心地为刚跑下船的小满系着松开的鞋带。

那个背影,是林深。

苏启明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。

他从未如此清晰地意识到,在他们家庭的记忆里,林深并非一个后来者,而是一个一直存在、却被他刻意忽略的背景。

那一晚,他破天荒地打开了那个几乎从不联系的微信对话框,点开了语音,嘴唇张合了好几次,那句“下周……我带小满去你家吃顿饭”在喉咙里滚了又滚,终究没能说出口。

最终,他删掉了那段语音,深吸一口气,打下了一行字,点击了发送:“工地新项目结束了,有空聊聊。”

而另一边,那首《糖》的街头清唱视频,经过音像店老板的热心推荐,辗转到了本地一家知名民生栏目的记者手中。

记者被视频里孩子纯净的声音和路人温暖的反应深深打动,决定将此作为一期“暖心城市”的素材。

为了追求最真实的效果,记者没有提前联系,而是选择了暗访。

黄昏时分,记者扛着伪装成背包的摄像机,悄悄来到了林深家所在的老旧小区。

镜头里,苏小满背着小书包,熟门熟路地跑到林深家门前。

她没有敲门,而是从书包里摸出一盒粉笔,蹲在地上,在那块干净的水泥地上,一笔一划,重新画起了那幅“四人手拉手”的图。

她一边画,一边用细细的嗓音哼着《萱草花》的旋律,那首关于母爱的歌谣,被她唱得充满了对团圆的向往。

几个路过的老街坊停下脚步,看着这个小小的身影,脸上露出了疼爱的笑容。

这一幕,被镜头完整地记录下来。

当晚,经过剪辑的视频片段被栏目组以“全网寻找这个用歌声温暖城市的小天使”为标题发布,短短几小时内,点击量飙升。

“国民小太阳”这个话题,像一匹黑马,首次冲上了热搜榜,稳稳地停在了第十八位。

林深看到这条推送时,电脑屏幕上还停留在公司内网的离职系统界面。

他看着视频里那个熟悉又认真的小身影,听着那句“老师,缺一把都不暖”的画外音采访,心脏像是被泡进了温水里,酸涩又柔软。

他缓缓移动鼠标,关掉了离职页面,然后拨通了公司法务部总监的电话:“王律,帮我查一下,关于未成年人的监护权变更协议,现行法律里,有没有‘情感依赖’这一项作为独立的评估标准?”

夜色渐深,一辆白色的轿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老槐树下。

陈婉熄了火,却没有下车。

她抬起头,望向二楼那扇透出温暖光亮的窗户。

一阵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里面传来,是《明天会更好》的前奏,一个音一个音,弹得稚嫩而努力。

她终于还是推开车门,走到了楼下。

隔着一层玻璃,她清晰地看见,小满正踮着脚尖,努力去够那些黑白琴键,而林深就弯着腰站在她身后,大手包裹着她的小手,扶着她的手腕,调整着她的指法。

那个画面,自然、熟稔,带着一种让她这个亲生母亲都感到陌生的亲子默契。

一阵尖锐的刺痛从心底蔓延开来,陈婉狼狈地转身,想逃离这个不属于她的温暖场景。

“妈妈!”

一声清脆的呼喊让她僵在了原地。

她回过头,不知何时,小满已经跑到了门口,小脸在门廊的灯光下显得格外认真。

她手里紧紧攥着两张设计精美的票券,快步跑到陈婉面前,将票塞进她冰冷的手里。

“妈妈,你听到了吗?”小满仰着头,眼睛亮得惊人,“李老师说了,这首歌要四个人一起唱,才会是完整的。”

陈婉的喉头瞬间哽咽,她接过那两张印着“亲子音乐节”的入场券,指尖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。

屋内的林深,透过窗帘的缝隙,静静地看着那道决绝又脆弱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。

他缓缓地,轻轻地合上了琴盖,阻断了那温暖的乐声。

然后,他转身在书桌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一行字:“或许退场的方式,不是消失,而是退后一步,让光重新照进原来的位置。”

几乎是同一时刻,几十公里外的另一套公寓里,苏启明在客厅里来回踱步了近一个小时。

手机屏幕上,是他和林深的对话框。

他发出的那句“有空聊聊”,在五分钟后就收到了回复。

一个字。

“好。”

后面还跟着一句。

“等你时间。”

这简单至极的回复,却像一座无形的大山,压得苏启明喘不过气。

他知道,这扇门,林深为他打开了,现在,只需要他自己走过去。

他拿起手机,手指在林深的名字上悬停了许久,那每一次起落的呼吸,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天人交战。

终于,他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,猛地一咬牙,指尖重重地戳向屏幕,开始输入。

每一个字,都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,也敲碎了他最后那点可怜的骄傲。

最新小说: 定莫忘尘 六零:大小姐搬空娘家后躺赢 带空间懂兽语!我带崽成八零团宠 荆棘恋途 山海寄余生 等你的走廊 恶女攻略系统后,成为娱乐圈团宠 同时绑定四个攻略目标后我裂开了 退圈女总穿成娃,被迫营业养全宗 重生八零,我给万界当供货商